今天要移動到黃山下過夜,所以早上退房後,先拉行李去呈坎玩半天,午後再搭客運去黃山,這樣明早上黃山比較方便。

IMG_6852.jpg

↑ 一早的客運站,旅客不算多

IMG_6855.jpg

↑ 站內也有商店可以補給

IMG_6856.jpg

↑往呈坎的門票

IMG_6859.jpg

↑ 上車後,發現自己包了一台車!

IMG_6904.jpg

↑ 約50分鐘的車程,就到呈坎景區了

IMG_6905.jpg

下車後,遇到一位大叔,他說:我住在裡面,跟著我進去,你就不用買門票了。我半信半疑的看著他說:可是我要寄放行李...他看了我的行李箱,覺得有點麻煩,就默默飄走了;恰好也走到售票處,我沒有懸念的去買門票,售票員還主動讓我把行李寄放在櫃台。

IMG_0002.JPG

↑ 門票¥107,比宏村還貴!(到底這些大陸景區是在貴怎樣的?)

DSC02817.JPG

其實安排"呈坎"這個景點、純粹是來墊空檔的,因為沒做功課,所以我是懷抱著"只要不迷路、總是會逛完"的想法,來完成到此一遊的目標。

DSC02818.JPG     DSC02820.JPG

↑ 曬秋廣場

DSC02819.JPG

據說這是一個依八卦而建的村落,若是沒有當地人帶領,很容易繞不出來,但是我覺得實際上也沒有那麼繞啦 ((只要你手機有地圖,不然看著指標也是蠻清楚的

DSC02815.JPG

↑ 人工造出的永興湖上,正綻放著荷花朵朵

DSC02838.JPG

↑ 石橋周圍的景色

DSC02833.JPG

↑ 遊客稀落,顯得有些寂寥

DSC02840.JPG

DSC02848.JPG

↑ 荷葉相襯的湖區、綠意盎然

IMG_6874.JPG

在永興湖畔有道青石門坎,有一對神獸,被稱為「平安坎」(我把照片滑了幾輪、都沒看到) ;後來查了資料,看到有這麼一段: 神獸名為「tun"(鬼字去勾,加上「進」),是紫薇星下凡時手中牽的神獸,進鬼吞妖,只進不出。當地流傳,當你用手觸摸它的舌頭时,神獸會将你一生的晦氣和邪氣统统吞掉,留下的全是祥瑞之氣。它吞进的是鬼妖、晦氣和邪氣,捨自己一生,来保人间平安。(我竟然錯過這個除晦的好機會,真是可惜!)

根據傳統,跨這道平安坎,女人邁右腳,男人邁左腳,跨過去同時,一摸"tun"頭,鴻運當頭,立馬封侯;二摸"tun"舌,財源廣進,紫氣東來;三摸"tun"身,多子多孫,幸福一生。(希望有機會再去囉~

IMG_6882.jpg

↑ 當地民宿

DSC02861.JPG

根據資料記載:易經館(原稱“下屋”)是徽州史上製墨大師羅龍文的祖宅,有近600年的歷史,被譽為“摩天大樓”、“徽州古城堡”,是按照九宫八卦布局,也就是奇門遁甲的布局方式,房屋為五幢連體三進三樓結構。

【下屋】補充:
五棟連體的下屋被譽為“摩天大樓”“徽州古城堡”,它是徽州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製墨大師羅小華(官名羅龍文)的祖宅,有近600年的歷史,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在當時,對社會有一定的貢獻或有一定的地位,且必須經過皇帝的允許,才能造牌坊。而下屋的正門就是牌坊式結構門樓,非常氣派。門樓上有精緻的磚雕,可惜部分在文革中被毀。大門外有一堵內八字牆為照牆,意為守財。羅小華是著名的書法家和製墨家,特別是他研製的墨堅如石,紋如犀,黑如漆,享有羅小華墨一錠千金之譽,為朝貢之墨。

DSC02865.JPG     DSC02866.JPG

↑ 看起來是蠻高的(是透天厝ㄟ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↑ 這裡應該是二進

資料補充:二樓通常是小姐居所,可以偷偷觀察來訪的客人,三樓多半為傭人住所。

DSC02867.JPG     DSC02868.JPG

↑ 看了也不懂的易經算式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↑ 像是硯台之類的展示

DSC02870.JPG     DSC02871.JPG

DSC02876.JPG

↑ 蓮蓬也可以當作裝飾品

DSC02877.JPG     DSC02878.JPG

資料補充:燕翼堂為明代初期建築,近600年歷史,為「揚州八怪」之一——羅聘的祖屋,該宅兩進三間三層樓,氣勢恢宏,在徽州極為少見,前進為會客廳,後進為生活區,是中國古代罕見的「高樓大廈」,被世界消防組織列為「世界古代消防獎」,現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。

DSC02879.JPG     DSC02880.JPG

DSC02885.JPG     DSC02886.JPG

資料補充:“燕翼堂”大門的設計很特別,外部是石磚,裡面是木頭,再用鐵釘固定,門後還有鐵栓,用兩根粗壯的木棍閂門,安全係數非常高,既能防火,又能防盜。“燕翼堂”被譽為世界古代消防博物館,有一個重要而巧妙的消防設施,是房屋的自動滅火系統,它隱藏在二樓及三樓的地板中。二樓及三樓的地板中鋪了一層厚厚的乾細沙,乾細沙的上面再舖一層小方石磚。如果家中引發火災,火勢向上蔓延,木板首先被燒化掉,於是乾細沙全部落下進行滅火,隨後小方石磚也會落下,進一步撲火。這樣的消防設計達到了及時有效的滅火作用,又不會破壞房屋的整體結構,將來維修也較方便。而且小方石磚面積不大,落下的過程中不易傷人。

DSC02887.JPG

其實要逛這些古村古鎮,若能事前做些功課、在參觀時就會比較有感,偏偏我的功課都是參觀後才做的(因為要寫遊記啊...

DSC02874.JPG     DSC02888.JPG

聽說順著路旁水溝(還蠻清澈的)的流水方向,就可以走出村外 (流水匯集到「永興湖」)。

DSC02893.JPG

↑ 潨川河(古名龍溪,呈S形,正如太極圖中陰陽兩極的分界線。)

DSC02895.JPG

↑ 環秀橋

資料補充:潨川河之上的環秀橋,始建於元代,距今有700年歷史,它的背後藏著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。傳說村裡一位婦人,丈夫外出去世,於是她籌錢建了這座橋,並以丈夫的名字命名。這是一座石頭橋身的木製廊橋,曾於2013年中被山洪沖毀,後尋回木石構件約75%,於該年底修復。

DSC02897.JPG

走到這裡,我以為逛了全區,但是研究了一下地圖,發現還有個很厲害的古蹟--寶綸閣,所以絕對不能就此錯過。

DSC02900.JPG     DSC02903.JPG

↑ 羅東舒祠(祠堂的頭門為「櫺星門」,五開間六根石柱,牌坊式木製黑柵欄)

DSC02902.JPG

第二道門為儀門,分三道門,中門 平時不打開,只有羅氏家族祭祖或議大事或者來貴客時才大開中門,而且是輩份高者走中門,其次走兩邊。中門上方懸掛《貞靖羅東舒先生詞》牌匾。

資料補充:儀門7開間,面闊26.5米,進深10米,草架硬山頂,脊高9.5米。儀門東西兩面各有一色花崗岩方形檐柱一排,正中間2檐柱有副長聯,係羅應鶴所撰。聯曰:“教子有遺經,詩經、書經、易經,禮記、春秋、左傳;傳家無別業,舉人、貢士、進士,狀元、榜眼、探花。”可以講這幅楹聯是東舒祠的靈魂所在,寄託了羅應鶴對後世子孫的全部希望。長聯爲藍底金字,今已不復存在。中間開間最大,有兩扇正門,分別彩繪有秦叔寶和尉遲恭兩大門神,以示顯赫。兩側還有抱鼓石一對,給人以威嚴的感覺。

DSC02909.JPG     IMG_6902.JPG

從大門進入後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廣方整的庭院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↑ 右側一株高齡四百年的桂花樹,又稱「江南第一桂」

DSC02904.JPG     DSC02905.JPG

DSC02908.JPG     DSC02906.JPG

呈坎的精華無疑是羅東舒祠了,在徽州現存的眾多古祠堂中,是一致公認為「江南第一祠」。祠堂外面的圍牆稱照壁,依眾川河而建,大氣非凡,是呈坎民居甲天下的代表。而寢殿是整個建築群最為精華的部分,木石做材,遍施雕飾,各種雲紋、花卉、禽獸圖案精彩絕倫,在民間建築中實為罕見。

DSC02915.JPG     DSC02914.JPG

資料補充:享堂,5開間,面闊26.5米,進深3開間、22.5 米,可容千人。草架硬山頂,脊高13.6米,採用減柱造和徹上明造,山面為穿逗式,樑柱粗大,為江南不多見,顯得高大雄偉。享堂正梁高懸“彝綸攸敘”巨匾,長6米、寬2.5 米,字大過人,係董其昌所書。”彝倫攸敘” 4字源於《尚書》,意思是羅氏子孫應嚴格按照倫理道德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和人際關係。

DSC02913.JPG     DSC02912.JPG

↑ 享堂的四根金絲楠木柱子,價值不斐

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專家評估每根金絲楠木柱子價值4億美金,千年不腐,是蚊蟲不叮咬、鎮煞安宅的國寶級材料。

DSC02918.JPG

資料補充:寶綸閣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畫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組家廟建築。明 萬曆間(1573--1620),呈坎人羅應鶴曾任御史、大理寺丞、保定巡撫等職,因政績顯著,常得皇帝御賜,羅氏政績顯著,常得皇帝御賜,羅氏為尊供聖旨和收藏御賜珍品,特修此閣,取名寶綸。樓簷中間高懸的“寶綸閣”巨匾,係明孝子吳士鴻所書。

IMG_6892.jpg

資料補充:東舒祠完工後,後寢仍只有一層,顯得太低,與整組建築不相稱,故23世祖羅人忠(1572-1638),又於1617年在後寢草架頂上加蓋了一層樓閣,全部木構架安放在後寢檁條上,樓板高出天井地面9米,同時外加2個樓梯間,使後寢面闊由原來的26米增至30米,開間也由原來的9個增至11個,在底層與樓層之間,多了一個草架隔層(技藝之面,由此可見一斑),坡屋頂,脊高達16米,從而把整組建築推向高潮。佇立享堂抬頭仰望後寢,倍感氣勢巍峨和美崙美奐,一種莊嚴、肅穆、神聖、崇高的感覺油然而生。

IMG_6893.jpg

資料補充:後寢又名寢殿、寢堂,在整組建築中最精華、最光彩奪目。高出天井地面1.3 米,面闊30米,進深10米,淨高6米。有3個石級甬道和3個3開間,外加左右兩個樓梯間,共計11開間,為民間建築所罕見。石級甬道兩側和簷廊前,計有精美幾何圖案石雕欄板26塊。檐柱為10根造型優美的石柱,樑架的斗拱、雀替、樑頭、駝峰、叉手、蜀柱、平盤斗等構件均雕有各種雲紋、花卉、鳥獸等圖案。雀替“鰲魚吐水”透雕細膩,生動、傳神,梁坊木構包袱錦彩繪精緻典雅,歷450餘年,仍圖像清晰,色澤艷麗,令人稱奇叫絕,堪稱民間彩繪當中不可多得之珍品。後寢置放成年男性靈位,是逝者在陰間的天堂,故雕樑畫棟極為講究。

IMG_6895.jpg

資料補充:呈坎《前羅族譜》載;“後寢幾成,遇事中輟,因循垂七十年”。至於是什麼原因,則沒有說。可能是後寢9開間、彩繪用了黃色,“鰲魚吐水”的魚頭雕成龍頭狀等原因,為朝廷所不允,故後寢完工後,整個工程便停了下來。這樣,後寢就比整個東舒祠早建成70多年。迨至萬曆壬子年(1612) “諸宗人因謁廟而思祖功,見遺規而慨締造之不易”,遂由榮歸故里的隆慶進士、右僉都御史、22世祖羅應鶴(1540 -1630)主持續建歷5載而功成。

DSC02923.JPG

逛了兩小時,呈坎就這麼逛完了,在售票處領回行李後,我就往公車站去等車了。

IMG_6949.jpg     IMG_6950.PNG

在查公車時,莫名就和能到高鐵站的公車錯過,等到搭上公車、卻又發現搭錯,到了一個很像公車總站(城北站)的地方,才確定自己把公交站和黃山北站(高鐵北站)混淆了,時間這麼一來一往,就晃到了中午。

IMG_6951.jpg

雖然到了高鐵站,卻是來買客運票

臨櫃買票前,發現螢幕顯示到黃山的站名不止一個?!趕緊上網從評價爬文,查到最接近旅館的站名是“黃山南大門”,原想利用等車時間去用餐,但是餐廳人多,可能點菜、上菜後,還沒吃到就得上車,還好到黃山的車程大約一小時,就先忍忍吧。

慶幸車上有usb可供充電,滑手機查地圖、再聽聽音樂就到了黃山;一下車,我就被停車場上排排繞繞的鐵欄(區分車道和人行道用)給看傻了眼,後來盲目地跟著遊客群走出一道牌坊,眼前驀然出現了旅館招牌(過程大約10分鐘)。

IMG_6963.jpg

↑ 從牌坊出來,一眼就看到今晚入住的“大心”旅館

IMG_6953.jpg     IMG_6954.jpg

雖然時間還早,櫃檯不僅貼心地讓我check in,還主動幫我升等,又提醒我抽空去聽他介紹上黃山的攻略(當日午餐 ¥40)。

IMG_6952.jpg     IMG_6956.jpg

後天從黃山下來,相同房間再住一晚 (當日晚餐 ¥33)。

IMG_6957.jpg     IMG_6960.jpg

晚餐後,就到附近賣場採買一些乾糧和水果(耳聞山上的物資不便宜ㄚ...

IMG_6959.jpg     IMG_6958.jpg

到處都看得到的鐵欄(如果是用來預防行人穿越的話,其實還真沒什麼效果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呈坎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